焦波永远在土地里种植故事

2022/6/20 来源:不详

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爹娘,是中华民族的根。爹娘会拍完,但爹娘的“娘”中国乡村,永远拍不完。我会一直拍,拍到走不动路为止,如果有一天我抱着机器倒在乡村的土地上,那是我最幸福的归宿。

▲焦波

焦波,摄影家,纪录片导演,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天津湾西村。曾任淄博日报摄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主要作品有摄影画册和图书《俺爹俺娘》,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川流不息》《出山记》《进城记》《老窝》《种瓜记》《淘宝村》《大众村》《大歌》等。曾获华表奖、白玉兰奖、金鸡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等。

总策划

何兰生

监制

施维

冯克

张凤云

邓保群

编辑

刘自艰

美编

刘念

出品

农民日报社

采访焦波,记者倒像一个被访者。他时常拿出手机对着你拍照,或者把你拉到某些场景里教你如何构图,镜头后面那张似乎永远堆着笑容的脸,马上令人放松下来,只能乖乖地配合。

“焦老师一向如此,时刻不会忘记摄影,工作的时候,更是像打了鸡血似的。”跟着焦波学艺13年,如今是执行制片人的刘晓晨对老师的作风习以为常,“在拍摄《乡村里的中国》时,老师每天早晨5点钟左右起床,先在村里转一圈,看看有啥素材可用,回来后催几个年轻人起床,并布置当天任务。等他们睡下了,老师又经常剪辑到凌晨1点。”

在推崇“速成”“多面手”的风潮下,很少再有人像焦波一样,能够一头扎进工作现场,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自己的“责任田”。他曾用30年拍摄《俺爹俺娘》,给父母留下多张照片和多小时影像;用10年拍摄《川流不息》,记录6个汶川孤儿的震后成长历程;年2月初开始,他首次担任纪录片导演,用天蹲点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拍出一举拿下20多个纪录片奖项的《乡村里的中国》;近几年来,他的镜头又对准了脱贫攻坚战,拍摄了9部相关纪录电影。

“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爹娘,是中华民族的根。爹娘会拍完,但爹娘的‘爹娘’中国乡村,永远拍不完。我会一直拍,拍到走不动路为止,如果有一天我抱着机器倒在乡村的土地上,那是我最幸福的归宿。”这位今年66岁,被公认为最会拍农村、农民的“农夫导演”,说起这些话的时候,饱含深情。

“故乡是一根线,没了啥,也别没了牵挂”

“年,公社机关学探戈”“年,给大会战的村民送水送饭”“乡亲们交公粮”……焦波边走边介绍去年“影像大集”时,来自全国各地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作品,这些贴在天津湾老房子外墙上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将农民和农村的点滴变化都定格起来,成为历史的真实再现。

全村贴了多张,有来张是焦波拍摄。来到村子里的人们,仿佛步入一间大型乡村影像实景博物馆。

“布展的照片与墙、窗户、门要构成一定的呼应关系,就像新闻艺术一样。”焦波说。

最震撼人心的是那张长15米、宽10米,簇拥着多位村民的全村福,它伫立在村里主干道的入口,气派地迎接着八方来客。照片拍摄于年大年初一。

▲部分照片

“转眼过去20年,好些老人走了,当年的小孩子多半也都成家,所以,全村人的面孔定格下来的那个瞬间多么珍贵。”焦波拉着记者站在全村福旁边拍了照,接着说,“‘影像大集’那天,我又设计了一个千人剪彩活动,乡亲们拉起多米长的红绸子,欢呼雀跃,很有视觉冲击力。在开幕式上,我带领大家高喊‘影像大集哪里赶,中国淄博天津湾’!”

不一会,来到焦波家老屋旁,记者看到了书本《俺爹俺娘》里提到的盘石磨,实物比想象中要大。焦波说,身高不到1米5的娘长着一双三寸小脚,天不亮就推着家里两三个孩子合力才推得动的石磨,好让孩子们睡醒就能吃煎饼面。焦波问娘,你一个人是怎么推完的?推磨时在想什么?娘平静地说,俺什么也没想,就是抱着磨棍使劲往前走,走一步不就少一步嘛。

焦波12岁就跟着做木工的爹拉大锯,“拉锯,拉锯,你来我去”,就一个动作在重复,焦波有些受不了。爹对他说,学木匠要先拉3年大锯,主要是为了磨性子,性子磨踏实了,干事就不图虚,锯要一锯一锯拉,路要一步一步走。

焦波说,娘教会我做事要坚持,爹教导我做人要踏实,这些道理对我的摄影道路影响深远。

年6月8日,焦波带女朋友回家见爹娘,也带回了女朋友父亲在战场上从日本人那儿缴获的一台德国蔡司依康相机。这是他第一次给爹娘拍照,也是60多岁的爹娘第一次拍合影。

这一拍,焦波坚持了整整30年。什么都拍,做饭、干活、赶集、聊天,甚至拌嘴都不放过。刚开始,老两口不知道儿子天天拿着个“方匣子”拍他们有啥用,等看到报纸上刊发了他们的照片,很高兴。因为署名后总是带“摄影”二字,渐渐地,爹娘不再称儿子拍照为照相,而是改口为“聂影”。

“他们读‘摄’为‘聂’,觉得‘聂影’比照相更有艺术。”焦波说,从爹娘口中说出这两个字,不别扭,听着十分舒服。

年12月1日,在娘86岁生日那天,焦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俺爹俺娘》摄影展,轰动全国。

“走,带你去看我承包的山林。”年,焦波在老家的荒山上种满了松柏、银杏、核桃、国槐、柿子等长寿树数万棵。

▲从村民家里买几个鸡蛋,再泡一包方便面,就是一顿美滋滋的午餐。

“有人说,你找这么大的一个山种树,又带不走。”焦波回答,“故乡是一根线,没了啥,也别没了牵挂。以前我一直用影像留住爹娘、留住乡村,但是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乡,要给咱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嘛。”

不只是种树,焦波还要在山上办影像论坛。于是,他又修路、打井、垒石堰、造梯田,在小景点旁边种上南瓜、丝瓜、葫芦等……站在精心设计被他比作“古罗马大剧院”的元宝形梯田上,背靠大山,面朝村庄,山风习习,鸟语花香。

“每一个石堰,每一个景点,都要认真统筹考虑。每天都需要爬到山上检查一次才放心。”去年有段时间焦波腰疼,他只能拄着拐杖上山。

年10月27日下午,影像论坛在山上如期举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