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茜她像细瓷花瓶中的白玉兰一样美丽80后
2022/8/5 来源:不详近粉丝(读者)等着你的好作品
艾茜,原名袁玲燕,年生,福建青年诗人,居上海。
*佳作展播*
①我梦见,我是八月十五的月亮
提着几捆浓稠又怅惘的诗句
奔跑着,穿过
漫长的夏天
在众生酝酿着瘦弱之际
终于抵达,母亲额前
陪伴,横渡了整个季节的
不止盘桓在眼框,一次又一次
溢出的想念
更有攀附周遭,如苔藓般密集的
母亲手指头上的针眼
在这冷暖交织,隐隐阵痛
的夜里
我梦见,自己
是八月十五天边那轮
圆圆的月
直到披在身上的乡愁,被
瘦骨嶙峋的游子们一口一口
啃噬殆尽,才挣断了桎梏
亮出
映照在母亲脸上的皎洁的光辉
②缺口
母亲的呼唤
震动了天边最炙热的
一线光
大山醒来
在顺着风的方向
洞开
一个隐秘的缺口
思乡的蚂蚁,成群结队
蜂涌而出
③不语的村庄
村子里的老人们在弥留之际
总是做同一个动作
先张一张嘴,再把想说的话
带到土里去
年幼时,井中常闻蛙鸣
从来没有一只青蛙的叫声
鸣得过春寒交替
繁花未尽,青蛙就老了
可眼前青山正壮
篱笆还围着嫩绿
明明村庄,还没有老去……
④失落的优雅
我听见,黎明的咳嗽声
长出厚厚的茧
洞穿了往事,银晃晃地
照耀着远去的胸膛
那些早已撤退的梦境
一段一段,被牵回
我多想制造一次飞翔,身披荆棘
掠过你汹涌的情感
只要避免碰撞
身后的喘息便不会鼓起来
然而此刻,我唯有寄望于失落的优雅
背我走出这片颤栗的想象
(请给我一个不继续往下看的理由!)
⑤她像细瓷花瓶中的白玉兰一样美丽
站在初秋的路口
与你的祖先六千年前埋在沃土里
的一粒种子
对话
华亭与青龙
在清凉的晨风中。苏醒
藏了一肚子饱经风霜的故事
和
商船呜呜的汽笛声
喧嚣是
商肆与酒楼占领的东南名邑
奏演的激昂的旋律,和盐场浩穰人烟
夜夜
沸腾着良港
此时,吴大帝的战舰
早已停泊在南岸
武士和悬铃木,先后以勇猛
肃静的姿势
被翰林之墨,载入史册
祖先的钥匙圈,还别在腰上
霞光已打开了未来的门
叫醒
被一粒种子偷听去的心愿
我的上海,
她像细瓷花瓶中的白玉兰一样美丽
⑥我说
我会在来年,
记忆盛放的时节
把你从土里,挖出来
放在诗人灼热的目光底下
轻轻擦拭
一遍一遍地,翻晒
我会在来年,
大地沉睡的时候
把你装进坛子里,贴上封条
埋在身体最柔软的地方
唱一首歌
静待下一个盛放时节,到来
我说——
繁花、落叶、弱水三千
都不及
你一个眉眼
⑦半句誓言
柔软的痛,以同等份量
定型在两副骨骼上
胴体正尝试着
将自己推回到从前
千番盟誓,已然轻薄如纸
如何遮蔽背后的狰狞
我厌恶这不能兼容的表达
在不断膨胀的墓园前
每剥离一吋
须得交还百年缘分
路倒悬,两只斗败的野犬
被膨胀的欲望撕裂。显露
藏于舌尖下的刀
玫瑰花中的獠牙
和一条挣脱了半句誓言的红绳
⑧草叶脉络
有些时候,我们想遮庇
蜷缩在长椅上的人
却不得不与之谈论杀伐、流血或
与残酷有关的事物
比如山河崩塌,子弹暴走
腥红的血脉爆裂
滋养着,暴徒手里的棍棒
而我,只想谈一谈午后的咖啡香
牛奶加多了会呈浅棕色(拿铁咖啡)
莱姆酒不与琥珀交映,玫瑰无法目睹
一场最艳丽的化学反应(黑玫瑰咖啡)
慵懒的神经,必须高悬着警惕
抵御,死亡的诱惑(死亡之愿咖啡)
我们甚至还能更无聊些
猜猜,下次推门而入的,过客
他一定是个头带钢盔,
健硕、爽朗,而又平凡的建筑工人
他对着墙角耳语时,
一定是点了布朗尼
绝不是提拉米苏,或者黑森林
*长读短评*
来到这些诗歌面前,春天的新芽已经从皮肤里冒出来,楼下的白玉兰已经轰然绽放得让人不知所措了。此时,城市上班族的生活已经准备完毕,春节的喜悦相逢已经搁浅在一张日历表之前,今天如何越过千山抵达母亲的门前?她拎着苦涩的诗句,在夜晚的月光中艰难跋涉。虽然她的城市,有时候“她像细瓷花瓶中的白玉兰一样美丽”,但依然她是城市里的落单者。“直到披在身上的乡愁,被瘦骨嶙峋的游子们一口一口/啃噬殆尽”,远行的人,让我们一起交换孤独,分享乡愁。但是,每一个春节之后,出城的蚂蚁不还是成群结队蜂拥而出吗?这近似一个永远无法被解读的悖论。当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远行,乡村的野草必然覆盖家园的屋脊,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乡似乎只能停留在我们断断续续的语言追忆中了。“祖先的钥匙圈,还别在腰上/霞光已打开了未来的门”,每一个远行的人都会被故乡祝福,因为家族的血脉在冥冥之中汹涌澎湃或者润物无声。
——卢山
艾茜的手写味道
诗青年|诗歌的血不会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