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土颂歌评杨如风小龙三背

2023/3/5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时间 http://m.39.net/pf/a_7309729.html

引言/梅明

在都市为王的衡量标准下,西部山区是湖北最穷的旮旯;在GDP老大的时代,乡村是最被遗忘的角落。

一想起来,满是无奈又无助的老少光棍,青年女子进城了,老实的当女工,漂亮又不安分的混社会。

总之,一地鸡毛,快快逃,遗下孤苦老人和留守儿童。

近几十年来,这大概已成为国人心目中定格的中西部农村画面。

读罢《小龙三背》,才知道山村有另外一种写法,见过桃花渡,不再提桃花源。祖祖辈辈们的乡音,亦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该膜拜追忆的。每一个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都用双手在田地里作诗,都用爱心滋养孩子的成长,都用善良的品格在世间留下传奇……

感谢世间还有杨如风这类人,用最优美的笔描绘山村美景;用最有力的刀刻画乡音民俗;用最深情的歌唱出依依不舍;用最动人的梦,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最重要的,他生于年,讲的就是我们眼前的事,《平凡的世界》故事太老了。

中国人的国际形象提升远不如经济地位的上升来得迅猛,原因多多,一条是没有信仰或者叫金钱崇拜。举例:歧视用词“凤凰男”,丑化从农村到城市奋斗的男青年。广义上讲,这个群体应该占了城市青年的一半,应该是奋起反驳,结果在城市的高房价和丈母娘刻薄的杀人目光下,敢啰嗦的都没几个。

世俗一点也没错,错的是只知道世俗这一种活法。

按全世界的发展规律看,人民温饱和城市化基本完成后,人们的精神追求会更加丰富,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会更加多元。

我原以为杨如风写家乡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看完之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故土的趣事轶闻,本来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由此想到祖国近千万平方公里山河,我们的好地方太多了!我们的日子太美了!

我怎么爱得过来?

书评一镖师杨如风

文/彭四平

舞文弄墨与舞枪弄棒没啥两样,都是靠本事吃饭。《今古传奇》就像一个镖局,早年凭《玉娇龙》这趟镖,声名鹊起,家喻户晓。四十年来走镖无数,影响几代人。杨如风乃传奇镖师。每遇躲闪藏遮之文,拔剑施呈,化腐朽为神奇;啰唆繁缛之处,使出独孤九剑,有进无退,立马峥嵘轩峻。闲暇之余,苦修秘笈,遍访名师,习得天下独门武功,却龙蛰蠖屈,不求闻达。壬寅年,集二十年之功力,《小龙三背》,镖行天下。一腔热血深情,恐怕只有天知,地知,己知。

序文能帮我们掂量这书的轻重、深浅与价值。“杨如风的文字极简而独具风格,辨识度很高,既察赋古老民族的血液和气质,意蕴深沉,又具有当代大家的目光和胸襟,视域宏阔,焕发出最为本真的魅力。”“在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鲜明的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志趣,同时又很容易辨别出,他不断开拓和创新的精神。他在吸收和改造中并进,建立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精神体系。”有些书之序,像韩愈给人写的墓志铭,虽然不乏名篇佳作,却多吹捧之作。《小龙三背》的序,评诗论文,有磅礴的胸襟和气势,写得客观平实,没有拔高之笔、溢美之词,见解新颖,文字精准,似一把打开杨如风作品密码的钥匙,让人醍醐灌顶,如饮醇醪,如沐春风。

总镖头鄢元平,手持古剑赠英雄。他说:“我为诗为文,自认为是自带雅香的人,但之后把诗写得过媚,故而为诗的嘴脸上总有粉黛和油彩,像花季已过的头牌,那粉墙的诗文,总会掉下一些敷得不结实的残粉。如风的诗文,很少搽脂抹粉,清新脱俗中藏着傲骨。他的诗外泄了他清雅背后所隐藏的硬度。”

鄢元平的雅量,让我想起作家丁玲。年,丁玲坦诚地说:“史铁生写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如果作者没有到过陕北,便写不出来。我到过陕北,对他写的高原我能感觉到,他写的破老汉我也很熟悉,我看这篇作品可能比没有到过陕北的人更感到亲切一些。但是,我写不出那样的生活来。因为史铁生在陕北插队,和老乡相处的时间长,和老百姓一起过日子。我在陕北是住在机关的窑洞里,脑子里有人物、有地点、有情景,但是不如他深入熟悉。”那一年,丁玲80岁,她坦陈不如33岁的史铁生。鄢元平爱才心切,不惜调侃自己,这种扶持年轻人的榜样力量值得尊敬。

《小龙三背》共三卷,分别为:《毕摩经》《桃花渡》《龙图腾》。书名风清月白,劈面惊艳。它们各自为阵,如险要之地,先发一军据之。装帧别具风格,采用锁线空背装,书脊与印品呈空背状,打开每一页像绽开的雪莲,冰清玉洁容颜,横卧天地之间。

第一卷《毕摩经》为诗集,录诗歌九组。融写实、寓言、象征于一体,其功力似《天龙八部》中的六脉神剑,以无形剑气立足江湖,内力深厚,招数神奇。那格调古朴的语调,读之,即有登山赏景途中至一凉亭歇足饮茶之快,闭目之间,又仿若“女人们唇齿间吐放的火焰”,“唤醒血液里那些死去的日月星辰”。他那振羽凌空的气势和丰富多彩的想象,看是日常一次细微的观察、一场平凡的所见、一次感悟的提升,实则是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现,组成了石片在水面一连串飞漂的文字,像一幅精致的油画,能够引起一种物理与心理的摩擦,为崇高的心灵与纯净的艺术,树立了一个典范。

《月光下的查姆湖》写得俏皮自然,跳跃有趣。“有多少鱼像我们这样/云山苍苍,湖水泱泱/又此去一别,山高水长”。云是云南,湖是湖北,云也是湖北的白云,湖也是云南的查姆湖。这句化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我被这神奇的“化骨绵掌”击中,满脸捧着甜蜜的泪珠。最后一句,12个字,却描绘了临别动人的图景,读来宛如千万声珍重:“你问,归期何期/我说,此鱼何鱼”。物我相容,大胆深刻。

第二卷《桃花渡》为散文集,录散文十章,却写出了很多平常人难于言说的真实。在细微处,他触探大时代;在大格局,他注意小人物。每一道转折,每一阵波澜,都是一个艰苦生命的强烈暗示,也是一个浩荡时代的重要象征。捧之,不禁以泪句读、低回不已。那些人,你若为其命运流过泪,就不能说不认识;那些事,你若为其遭遇叹息过,也不能说不知道。读到会心处,真是灵犀一点,妙不可言。《读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小学时,周末在家夜读《水浒》,不小心睡着了,失手将枕边的油灯打翻,烧毁了蚊帐被单,差点儿酿成火灾。虽未遭父母过多的责骂,却自知罪孽很深,数日不敢语”。

这让我想起年诺贝尔获得者戴维·休伯尔,小时候在地下室里用砂糖和其他化学药品造“炸弹”。为了不把地下室里的瓶瓶罐罐炸飞,特意到院子里进行试验,没想到“炸弹”的威力超出了他的想象,把地下炸了一坑,房屋毁损。小休伯尔害怕极了,不知道父母会怎样惩罚自己。令他没想到的是,父母并没有处罚和责骂,而是告诉他:既然做科学实验,就必须讲究科学、严谨,容不得半点的侥幸和鲁莽,更不能想当然地行事。

批评孩子的过错体现了家长的严格。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宽容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次“爆炸”事件,给休伯尔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记住了父母的话:“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严谨的科学方法。”

我们知道,作品一旦成为社会的公开出版物,作品的初衷并不一定就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而许多认识功能、审美功能都是读者重新发现的,一部书的作用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杨如风写父母的宽厚的胸襟,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风的姿态。让我读出,一个能宽容他人的人,比较容易摆脱不良的情感的束缚,也容易和睦地与人相处。这点在杨如风身上已经佐证。

杨如风散文视野并不宽阔,多以反映童年生活和亲人朋友间的情感为题材。我惊叹于他写得如此跳脱、如此雅致,让笔下的风景慢慢铺成绚丽的图画,似一座秀丽的、盛开着鲜花的花园,徜徉其中,感觉到满满的爱意。就像武侠小说中最厉害的武功,最后也敌不过一个“侠”,最经典的文学,无非是传递爱。“爱”不是一两人的事,而是一种超越尘俗和悲悯同情的爱,让人心中充满美好的向往,像对侠客替天行道一样期待。

第三卷《龙图腾》集创刊词、卷首语、传奇隐括、序文等。与前两卷相较,这一卷的独特之处,在于配以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插图,堪与董桥的《小风景》媲美。《小风景》开本厚阔,几乎每篇都配有董桥自藏多年的书画精品,美文佳图,似才子佳人,天造一双。而本书的插图出自于多位国内顶级连环画家之手,风姿多变,所幸月圆花好,终究琴瑟相调。

“传奇隐括”虽为稻梁谋的命题作文,却有如白玉兰一般,洒下闲闲淡淡的一剪疏影,有一丝怀旧,有几缕感伤,无边的月色终于将冰心酿成了清香甘醇的酒,给人以继续前行的信念和力量。掩卷之余,传递给我的,不仅是工作中的专注精神,更多的是在想那些诙谐风趣、庄重典雅的卷首语,我不知道他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其切入的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让人望尘莫及。

镖师杨如风的职责在这卷显得淋漓尽致。“金凤凰榜新时代文库总序”“今古传奇告全国读者书”等重要文告以及《中国报告》《中国榜样》等书出版,他都要奉命护镖,小到字词句,大到政治导向、价值取向,不得有半点闪失。总镖头鄢元平说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驴,不断把《今古传奇》这个大磨推出些动人的声响”。

在护镖之余,杨如风还要与其他“镖师”叙旧,吹牛,切磋技艺,探讨心法。譬如他在池的《挽断衣袖留不住》一书推荐语中写道:

大约是在十六年前的夏日,楚地突然现出一位年轻人。他瘦削,白皙,安静,似乎并非什么厉害人物。却只是数日,江湖就不平静了。是年武林大会,没有任何年轻人敌得过他一招《一路呻吟》。这位叫做池的的年轻人迤迤然拔得头筹,封为孝感君。后入传奇,掌门书局,兼中华文学副统领,名动天下。庚子春,孝感君去职还乡,闭关丁忧,旋有《挽断衣袖留不住》。斯是孝子,可歌可泣可叹;实属奇书,至真至性至情。

这段文字,像烧出来的瓷器,出窑后不宜妄改。从中可以看出,杨如风对文字有种近乎执拗的洁癖。

《小龙三背》从广义上来说,都是诗,亦是优美的散文。他修辞考究,气度高贵,有人说他以敏锐的触角,摄取土家族地域风物,传承中国传统的审美志趣。他善用“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手法,把叙事拔高到抒情的境地,悠然作结,令人神驰。

以一种抑制不住的感动和激情,反复阅读这套书,终于不得不承认,这是时间之书。那不是抽象的时间,而是以感觉、以情绪、以澎湃的力量,记载着时间的味道、承载着时间的重量。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像一颗发光的卵石,在激流中翻滚,为的是创造更宽更广的流域。

合上书卷,一句句锋铓飞剑戟,一段段霹雳卷风沙,我脑海中浮想联翩。这部作品似乎激活了我的慧根。读书似探险,必须有很强的好奇心,我是带着无比的快乐去读的。贾平凹说:“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要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读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能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杨如风的书可以收藏了常读。常读就要学会联想,要举一反三,这种联想是有趣的,好似跑野马,如果记得自己的扎营之处,跑了,看了,也许明白了,自己会心满意足地回营。

荷尔德林说,在踌躇的时域里……存在一些持久的东西。在传奇镖局,镖师杨如风永远连着“今”和“古”,其武功秘笈“无多语,只有销魂与断肠”。

也许,他无意埋下的种子,会丰盈一个盛放的季节。

书评二汉语山河

彭四平

天下谁敢这样取名,恐怕只有杨如风。

带着好奇走进诗集《毕摩经》,首先就被第一首《土》征服。那些看似平淡的陈述句型,被有意识地在一个个名词那里截断,铸成诗行。瞬间,名词的张力突然擢升。这些孤立的句子,既有口语式的松和,又有箴言般的紧致,渲染着一种由静而动的美的意境,让原本寻常叙述的场景变得光芒四射。

杨如风的《金木水火土》组诗,有天地万象皆为我的豪迈,倾荡磊落。全诗由物及人,字里行间勃发出无尽的清风烈概,令人肃然起敬。我尤喜欢《木》中的一节:“我说的是尘封历史的古籍/游侠腰上的剑柄/老情人温存过的手杖/红瓦青砖之间的/百年栋梁”。这抓住灵魂的诗句,像山中的云雾,慢慢往上升腾,像云间的仙子,让我浮想联翩。是做栋梁还是做手杖,这不是木头所能决定的。决定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是材质,是人。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诗歌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这里,它在塑造意象的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一个顿悟的空间,一个未知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彼此接纳,有所启发。

一首好诗像行驶的船,是需要动力来源的。而推动一首好诗的动力来源是不同的,有时是一组意象,有时是内容或节奏。以乡愁开端的《三背河九首》,在民俗、民族的视野里,呈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内容。其中《山顶的老人》,写得行云流水无拘无束。从近处可触摸的大雪,到远在山上的神仙,从山上到山下,从生到死,寥寥数笔,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拓宽。诗中一句“我行路难/你望断群山”的特写,就让浓浓爱意破门而出,让人深深感动。《母亲的嫁奁》和《两条木鱼》,传递一个人无法超越他的时代,唯一能做的是为他所生活的时代作证。读《小名儿》,似宝玉初见黛玉:“虽然没有见过,心里倒像是旧相认识,恍若远别重逢的一般。”让人觌面倾心,一见如故。《小儿回乡》,则是一首冲击灵魂的歌谣:

小风,我带你回到桃花渡/就是要带你回到大树根部//族谱上/那些发黄的名字/你并不认识/但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个苕和洋芋/都会指引你/找到血脉之亲

西方哲学接近生命的是文学与生物学。文学的进路是感性的、浪漫的,生物学的进路是科学的、自然主义的,都没有进入生命问题的中心。中国乡村接近生命的,是族谱、家乘。那些发黄的名字,小时候,我们虽然不认识,却像一根蔓藤,迟早要攀爬上去。这就是诗眼所说的“带你回到大树根部”。诗人把主题藏在静静的叙述中,不靠抒情而是靠语言内部的生命力打动读者,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妙。

文无第一。说谁的诗歌写得好是有风险的。文学作品的欣赏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道理。就拿唐代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两句为例。诗人写好后,发现“推”不如“敲”,又感到“推”字有它的妙处,犹豫不决,无法定夺。巧遇韩愈,判定:“敲字佳矣!”从此,《题李凝幽居》的诗,一“敲”定音。“推敲”二字也成为文坛佳话,传诵千古。哪想到了近代,杨树达、郭沫若、朱光潜开始论战“推”和“敲”。杨树达认为“‘敲’字响,‘推’字哑,故敲字优也”。郭沫若认可“敲”,他说:“寺门掩闭,恐怕敲的可能性多些。”杨树达是文字学家,他从语言角度考察;郭沫若是作家,他从情理上分析;朱光潜是美学家,他深入地探究原诗特定的境界:

他需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孤零零的一个和尚。比较起来,敲没有推的那样冷寂。就上句来看,“推”似乎比“敲”要调合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动了宿鸟,打破了沉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是在于哪一种境界是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诗歌上的字义,是极其细微的创造活动。这推敲两个字从贾岛、韩愈、杨树达、郭沫若、朱光潜历经一千多年,仍有异议,看来每个人的学养、境界、见识不一样,对作品理解的认识也不相同。

我崇尚文章无义,读来无趣。佛罗贝说:“思想与形式分开,全无意义。譬如物体,去其颜色形模,所余不过一场空。”杨如风的《岁月》将深邃的意境和哲理高度统一。其思想境界,比苏轼的《定风波》、秦观的《踏莎行》都要高。

大地空空如也/所有的记忆都已覆盖积雪//我平生不会等待/害怕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害怕岁月带我去的是墓地/不是花开//知道吗/爱你,我有朝圣一样的信念

“大地空空如也/所有的记忆都已覆盖积雪。”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遗憾。《踏莎行》作于秦少游晚年被贬到郴州时,写得哀苦凄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砌成此恨无重数”,他把恨一点一点地“砌”成,如同围墙砖一块一块地垒在一起,这种重重叠叠悲愤,是数不清也说不尽的。《定风波》是苏轼于“乌台诗案”幸免于难后,被贬黄州所作。写的是一种旷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岁月》写的是一种进取,“我平生不会等待/害怕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古来不知有多少英雄叹息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感叹“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郞才尽”。“刘郞”这里指刘备,语出《三国志陈登传》,说许汜向刘备责备抱怨陈登怠慢他,刘备听了却责备许汜在天下大乱之际,只求物质享受,整天买田地、置房产,胸无大志。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要是在江南买田置地过一辈子,如果遇到像刘备这样有大志的人,难道不应该感到羞耻吗?忠愤之情溢于言表。

谈唯美,苏轼、秦观写得好。谈意义,杨如风更胜一筹,“知道吗/爱你,我有朝圣一样的信念”。文学是什么?文学是给人希望和力量。如果得不到善的教益、美的滋养,这个世道和人心可能回到原始社会。诗的好和坏,就像推和敲,哪一个字比较恰当,在于哪一种境界。

有时候,阅读并不改变我们生活的本质,却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毕摩经组诗》让我知道彝族文化瑰宝《彝族毕摩经》,与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诗人受此启发,怀着激越之情,创作的《毕摩经组诗》,跟音乐一样,是看不见欲望的记录,是灵魂的神秘造就的音符,似彝族文化灵性“附体”。其中《小豹子笙》是神来之笔!“嘘!远方兽/深山木/让我为你跳一支舞/小豹子笙。”让人流连忘返,一唱三叹。

《月光下的查姆湖》,写得俏皮自然,跳跃有趣。这首诗有两个意象:水和鱼。“水”和“鱼”有着可说与不可说的区别,而诗歌写作的困境,正是要用可以言说之水,表达不可言说之鱼。

此时,我们在岸上的样子/应该就是鱼在水里的样子

这跟拟人法不同,拟人法是以物拟人,是一种比拟。这是从水中看到诗人的性情,这个性情是景物本身所具有,不是诗人外加进去的。《文心雕龙物色》曰:“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其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意思是从风景和草木中探索情貌,即近乎于山水中见性情。

有多少鱼像我们这样/云山苍苍,湖水泱泱/又此去一别/山高水长

“有多少鱼像我们这样”,看似平淡,却彰显诗人的语言经验和意象光谱。有如《齐物论》讲“蝶梦”中的蝴蝶栩栩自得,是蝴蝶的栩栩,不是外人加上去的,有“身却山水而取之”的快意与洒脱。“云山苍苍,湖水泱泱/又此去一别,山高水长。”这句化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我被这神奇的“化骨绵掌”击中,满脸捧着甜蜜的泪珠。最后一句短短12个字,却生动描绘了临别动人的图景,读来宛如千万声珍重:“你问,归期何期/我说,此鱼何鱼”。物我相容,大胆深刻。

用王国维的标准来说,此诗不隔。何谓不隔?物我浑然一体也。

杨如风的诗看似徐缓、轻柔、平静,却特别注重创构意象呈现诗之美,将天地自然之象融进他的诗学,给人意象新奇、生动深刻之感。但我更喜欢其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如西门吹雪舞剑,一会儿轻盈如燕,一会儿骤如闪电,稳当贴切,没有瑕疵。譬如诗人十几岁时写的《山里春秋》:“老牛一声哞叫/犁开沉睡的黑土地/朴素的季节/在轻扬的竹鞭上/绽开了流动的阳光/沉甸甸的希望/鼓鼓胀痛/春天的夜晚”。诗人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声色兼具的画卷。此外,《我用春天来抬你》,用自然界中最浅显的道理来说明人类情感中相对复杂的内容。《爱情地图》,看似平常的一首小诗,却产生了永恒的魅力。“因为你的眷恋的纯净的心/就是我幅员辽阔爱的祖国。”

诗人的风云之气,在《中国,我为你举杯》表现得淋漓尽致。“斟满秦岭的烟霞/斟满五岳的巍峨/斟满竹简诗经的白露清霜/斟满线装唐风的明月光辉/斟满九曲黄河长江万里的涛声/斟满一百年的鲜花与泪水。”这组排比,不断重复,把自然美景和五千年的文化,加以罗列:天上地下,白昼黑夜,春夏秋冬,苦难与鲜花。描写生动,意象丰富,有变化,有起伏,把严肃的政治内容,寓于优美的诗句中,形成强大的精神咬合力,让人读后,心中充满雄浑的壮阔的浩然之气。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为着要轻信和盲从,而是要去思考和权衡。”中国新诗自五四崛起,经过一些曲折或螺旋式的发展,有些诗像古诗词一样,拥有经得起解释的坚定的秩序,字字句句不可随意替换,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有些诗则在逐字逐句解释的重压下,成为时代的灰尘。杨如风的《毕摩经》以字为剑,将那沉睡的母语,赋予焕丽炳蔚之色,在自然陈述和适当的倒装错落中虎啸龙吟,构建汉语山河。那美妙的,细小的,汉语的花朵,如同山中云雾,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他那一勺明镜的文字,像一叶轻舟驶出江河,激起我五味杂陈之感;他那文本探索的诗行,沉浮、依附着人生的浪涛,如千军万马在我体内汹涌奔腾。而他的文字,依然和大海一样平静。此等神功,正如《小龙三背》总序所说:“在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鲜明的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志趣,同时又很容易辨别出,他不断开拓和创新的精神。他在吸收与改造中并进,建立起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精神体系。”

也许,我们从杨如风诗歌中倾听到的,正是诗歌本身的声音,清净、醇正而又充满力量。

附:编辑手记

《小龙三背》“出窑”记

我们总在寻找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体验新鲜感;我们总忘不了回家的路,在陌生的城市思念着莺飞草长的故乡;我们沉溺在时间的海里,与美丽邂逅,感受生活的汹涌。这些生活的道理、故乡的回忆、人生的意义往往在一卷书中,便可见端倪。

年1月,《小龙三背》沾着些新年的喜气,一背苍天明月、二背故土山河、三背世道人心,动身来见你。

版式设计活用留白艺术美

关于设计,玉娇龙传媒美术总监李晓玲是核心。她似乎做什么都是兴趣使然,然后极尽努力,做到专业。早在十多年前,《小龙三背》还没创作完成之际,她就期待着:如果作者出版,自己一定要争取来做整体的设计。你不知道吧?她特意收集整理了作者曾编辑过的作品插图,为来日的设计做足了准备。

对于图书设计的热情与向往,始终是她的源动力。

基于《小龙三背》“简约大气,体现韵味”的设计方向,她用大面积的留白,给予设计呼吸的空间。留白区域的环绕与陪衬,极好地衬托出文本的核心内容。这样的留白充分凸显了设计的极简风格,在保证设计感的同时也将内敛、沉静深藏其中。

三卷书的设计各有特色。

第一卷《毕摩经》为诗集,每组诗的名称即为章首。这本作者回望故乡的诗集,将进入回忆的通道藏在书页之中。淡淡的书香,在翻开封面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记忆铺垫小时候的味道。

第二卷《桃花渡》为散文集,插图和题字装置在每篇散文里。插图简约秀朗的线条,使静物“活化”,栩栩如生。十幅题字为书的文化气息增色不少,笔墨严谨而不失灵动,显示出书法的韵律之美。

第三卷《龙图腾》收录了作者从业二十年以来起草的创刊词、卷首语、传奇隐括、序文等。与前两卷相较,这一卷的独特之处在于传奇隐括栏目,配以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插图。这些插图出自于多位国内顶级连环画家之手,风格多变,妙笔生花,不由得让人停下翻书的动作,聚精会神地欣赏它的一笔一画。

慢下来的时光,适合读书,读一位少年收集的故事,读他惊艳、温柔的诗句。他在冬天储存浪漫,好在春天馈赠给你。

封面设计演绎简约高级感

一个令人心动的封面,是读者选择和翻开这本书的第一要素。看惯了印着花花绿绿图案的图书,《小龙三背》简约大气、古朴醇厚的风格反而更加亮眼。

书名《毕摩经》《桃花渡》《龙图腾》以清刻简体的模样端坐在右上角。书名附近紧挨着作者家门口奇峰猫儿岩的剪影图形,给淡雅掺进了一点俏皮的味道。三本书的书脊和封面左侧分别用金棕色、草绿色、中国红谱出自己的“主旋律”。根据不同的文体,颜色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毕摩经》的金棕来自大地的坚定、自然的和谐、旺盛的生命,一反寻常棕色落寞、萧索的刻板印象,留下一片希望与活力;《桃花渡》的草绿带着春天的气息,穿过花草虫鸣,在心头洒下阳光;《龙图腾》的中国红传承着红色血脉,蕴藏独具东方特色的古典气质,散发传统的魅力。

这样的封面集视觉和创意为一体,用极简主义为《小龙三背》抹上了高级与神秘之色,放大了一份自由随性。只需一眼,你便知道这套书有点儿东西。

印刷工艺埋下设计小巧思

一本好书在印刷工艺的“武装”下,总能摇身一变,成为实用与美感并存的艺术品。

在《小龙三背》的印制过程中,颜沫印刷的胡必煌先生作为印刷方面的行家,一定具备了某种眼光毒辣的行业捕手气质。在探讨印制工艺时,他不时来个“玲子,你那个猫儿岩图案和书名的字啊,还是做个UV,最好还是做镭射UV,这个工艺是现在最时尚的,但绝对有低调的高级感,印刷之后书在阳光下会带点儿彩色……”只言片语中,满是一个行家的专业自信。

你可能不知道,出版故事中有不少意料之外的小插曲。

三分钟走完半个小时的路程,确定好封面手揉纸的品种;加一些巧思,解决封面纸张较薄的问题;装帧方式从锁线胶装改为锁线空背装……

涂一鸣、胡必煌两位先生作为这些故事的主角,总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感动。

样书印刷出来后,就可以开始制作函套了。这一环确实是《小龙三背》最藏心思的一项。

函套仅有“杨如风小龙三背”七字,做成压痕凹凸工艺,让整套书更大气、有品质。值得一提的是,压痕全铜模具还是从广东专门定制而成。这就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腰封上苍茫的猫儿岩,与封面半圆形的猫儿岩图案遥相对应。腰封“小龙三背”黑色书法字体,用的是UV过油工艺。三卷书名与《小龙三背》的简介相对称。函套用纸与封面一致,腰封用纸与环衬一致。

每一个地方都藏着设计的小心思,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把整体和系列相融合,结成了多因素完美集合的“果”。

以意为先,大道至简。

在简约中,创作出最特别作品,这是《小龙三背》给读者们的惊喜与浪漫!

装帧工艺:

1、封面:g手揉纸四色印刷,猫儿岩小图及每卷书名做镭射UV过油工艺;

书脊及封面左侧处色块专色印刷;前后单环g白卡纸,前后单环衬(双汇特种纸g色纤维纸)。

2、装订方式:锁线空背装

3、内心:g华硕纸,单色印刷。

4、函套:g手揉纸裱工业纸板,封面“小龙三背杨如风”处压痕工艺;丝带抽取式设计

5、腰封:双汇特种纸g色纤维纸四色印刷,书名《小龙三背》UV过油工艺

封面设计:

封面用纸采用手揉纸,其韧性、质感、纹理俱佳,契合《小龙三背》古朴、厚重的韵味。书名《小龙三背》采用宋体字,各分卷书名《毕摩经》《桃花渡》《龙图腾》采用清刻简体,古朴厚重。半圆形图案为作者的故乡门口猫儿岩的简影图形,与书名《小龙三背》呼应,体现作者“一背苍天明月,二背故土山河,三背世道人心”的使命担当。

三本书的书脊和封面左侧分别用金棕色、草绿色、中国红色块,体现每卷书的文学属性。《毕摩经》:金棕色常被联想到大地、自然、简朴;《桃花渡》:草绿色代表清新、生命、和平、自然、生机;《龙图腾》:中国红则寓意骄傲自豪、积极热情,也是传统的中国红。

版式设计:

《小龙三背》三卷书的内文版式设计注重留白,考虑到让读者阅读起来轻松。翻开版权页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句“小龙三背,一背苍天明月,二背故土山河,三背世道人心”,这是对《小龙三背》书名的诠释。用灰色8磅宋体字,加上50%灰度的作者签名,低调、内敛。三卷书的每个章首,仅为这卷书书名的英文+此栏目名,均为8磅字,简约设计,突出文学性。

三卷书的设计各有特色。第一卷《毕摩经》为诗集,录诗歌九组。每组诗的名称即为章首。设计处理依然是留白较多。诗集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一个字符的空距,这是每个标点逐字手动调整,保持诗句整齐一致。

第二卷《桃花渡》为散文集,录散文十章。此卷装帧独特之处在每篇散文均配有插图和题字。插图是向著名插画家段明先生约稿。段明先生表示:“只有领悟了文章的精髓,才能画出文章的风骨,这需要作者有敏锐的捕捉力和洞察文章精神内核的思想。”简约秀朗的线条,将每篇散文表达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十幅题字是作者分别向十位书法名家约稿题写,古朴厚重,彰显韵味。

第三卷《龙图腾》为从业二十年以来,因工作需要而起草的创刊词、卷首语、传奇隐括、序文。此卷书的版式设计依然呈系列性,字体字号版心与前两卷保持一致。与前两卷相较而言,独特之处在于传奇隐括栏目,配以已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插图,这些插图均出自于多位国内顶级连环画家之手,风格及表现手法各有不同,极具韵味,亦是纪念。

锁线空背装:

《小龙三背》采用锁线空背装订方式。常见传统的装订工艺为胶装。锁线空背装是用线将各页穿在一起后,书脊与印品的各页并不采用胶水粘合在一起,呈空背状。这样,图书更容易翻阅,因为每一页都可以摊平,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不用担心书页之间开裂。而胶装往往是无法把书全部展开的。

同时,锁线空背装的设计也是一种创新,但其过程繁琐,须将纸张折页,并用针线穿孔缝制,锁线后成书。成本也比较高,这种装帧工艺比较少见。在方便阅读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展现《小龙三背》古朴、自然的特色。

函套工艺:

函套的设计是从功能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对图书进行保护和美化。

《小龙三背》函套采用与封面一致的手揉纸,呈系列性。函套设计仅有“小龙三背杨如风”七字,字体采用书法字加大标宋字体,做凹凸压痕工艺,立体感更强,整套书更显大气有品质。凹凸压印,又称压凸纹印刷,是印刷品表面装饰加工中一种特殊的加工技术,它使用凹凸模具,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使印刷品基材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对印刷品表面进行艺术加工。压印的图案,显示出深浅不同的纹样,具有明显的浮雕感,增强了《小龙三背》的立体感和艺术感染力。

为了方便读者抽取图书,函套特采用丝带抽取式设计,较之于传统的在函套半圆形孔的抽取方式,更实用美观。

设计的腰封上以苍茫的猫儿岩作背景,与封面半圆形猫儿岩图案遥相呼应,体现作者对故乡的赤子之心。腰封“小龙三背”黑色书法字体,作UV过油工艺,从而使文字更加突出。“小龙三背”书法字两边,三卷书名与小龙三背的诠释做对称处理。腰封采用纤维纸与环衬用纸保持一致,更是体现整体性和系列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