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业于北师大附中,考进北大高三每晚有一
2023/1/26 来源:不详我是赵唯,-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附中的求学生涯,故事颇丰,回忆满满。如今回首,六载求学之路就如读一本好书,情节有跌宕有平淡,有欢喜有忧愁,临近结尾便不舍得读完,如今合上书这么久,想起来还是感动。
得遇良师
在附中的六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给予我各种方面的帮助与教导,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王莉萍校长与许洪发老师。
在初三时,王校长为我们讲授物理课,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王校长从来不急于把各个知识点、解题技巧硬塞给我们,而是一步步引领我们去思考、去推理、去探索,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白岩松谈及读书时曾言,读过的书内容虽然忘了,但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内化为了自己的价值观,在更深层面上影响着自身。王校长的课程于我而言就是如此,课程的内容细节我已记不清了,但其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能力,对我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都有不可估量的帮助,其所授受用至今。
许洪发老师在我们学生中人气一直很高,这与许老师帅气的外貌,霸气的作风不无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许老师的强者格局。许老师给我们的印象是文武双全的强者形象,而他也是以强者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许老师常以名人、前辈的事迹鞭策我们。他希望我们,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从望着别人的背影,到潇洒地留下自己的背影。许老师让我们不执拗于书本与习题,而是成为千里马,看得更开阔,跑得更久远。在一次与许老师的交谈中,他说道:“你们将来一定会超过我的,一定会的”,眼中满是欣慰与希冀。有人说:“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但我想对于许老师以及附中其他老师来说,这恰恰是对我们的期盼吧。
除了王校长与许老师,还有许许多多附中老师给予我帮助。他们给予我的远远不止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我人格发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引领。毕业后,我回到附中探望时,仍能与老师们畅所欲言,老师们也依旧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启发与指导。正如老师们所说:“累了,就回家看看。”附中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敞开,附中的老师永远欢迎我们回来。
赵唯与初高中的两位数学老师
得结益友
民谚有云:“严师不如益友。”我在附中有幸加入九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结识了一群好友。几年的相处时光虽然短暂,但回忆满满。我们登临了泰山、长城,游历了西安、上海。“一二九”合唱成功,我们一起欢笑;校园篮球赛失利,我们共同难过。我们有嬉笑打闹,有磕磕碰碰;我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九班大家庭的建立,班主任姜华老师功不可没。姜老师一贯反对班中“小圈子”、“小团体”的建立,曾多次强调“九班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上讲,团体之间往往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偏见。因此,姜老师的努力,让九班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而不是分裂成彼此相隔的“小势力”。正是九班的这股“向心力”、凝聚力,让我们有了向上的冲劲,向前的动力。正是在这样优秀的、团结的集体中,我们每位同学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赵唯与高中班主任姜华老师
得见诗意校园
附中很美,不同时节也美的各有特点。春有碧桃连翘遥相争艳,夏有白杨白蜡蔚然成荫,秋季柿子张灯结彩,冬季松柏雪挂枝头。更有杏坛前银杏,花园中藤萝,研修楼前小竹林,综合楼下白玉兰。附中也是处处能带给我们惊喜的校园:草坪中藏匿的四叶草,悄悄爬上墙头的爬山虎,喜鹊不知何时已跃上枝头。邓虹老师更是著书《跟着农历走一年》,记录下不同节气时附中点点滴滴的美。
高中时我住宿学校,因此有幸得见夜幕下的校园。夜幕下的附中,有着别样的美。校园褪去了白天的那份热闹喧嚣,显得格外宁静祥和。晚间,我常携一两本散文,来到小花园旁的长廊中夜读。夜读的于仲春和初秋最佳,少有蚊虫烦扰,气温也较为适宜。独坐廊中,清风拂面,耳边只有树叶沙沙与偶间虫鸣。累了便起身移步园中,夜色掩映下的树林格外幽深,抬头可赏星月。直至今日,我都还怀念那样宁静的夜,那样清幽的园林,那段独属自己的时光。也许,当年那一点点才情就是在附中诗意的夜色中酝酿出来的吧。
长廊夜读
得做最好的自己
附中足够包容,为学子提供了良好发展的平台,使其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学习方式、习惯发展,从而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在附中的六年间,我担任过班委、校团委干部,体验过模联、学工,参加过各种竞赛,加入了多个学生社团。在附中的时光总是饱满而充实,绝不仅仅是枯燥的学习。当然,学习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而不同的学子有着不同的理解。附中向来不缺勤奋刻苦之人,我相较他们自然十不足一,但我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完成,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状态有个清晰的了解。高二的暑假,我因参加高校夏令营而身心俱疲,更糟的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成堆的暑假作业。在认真思考后,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将假期仅剩的一点时间用于状态的调整,而不是强迫自己去拼掉待完成的作业。诚然,开学后欠条成堆,但老师们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给予了我支持与鼓励。幸运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状态对了,再加之老师的帮助,我的成绩甚至更进一步。由此,适当给自己的头脑放个假,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初道人说:“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以鼓畅天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到了高三,课业压力明显加重,闲暇时光少了许多。每天的晚自习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学习计划。无论作业、压力如何,第二节晚自习是我雷打不动的“闲书时间”。读“闲书”放松神经、清醒头脑,而我深知这对于我的重要性。白岩松曾在《做点无用的事》里说到许多灵感源自闲暇,要给生命一点闲。此外,书中的许多知识又如源头活水丰富我的知识体系,给予我灵感,我的语文作文中很多选题选材便是源自这些“闲书”。晚自习结束,我便也就结束一天的学习。与其挤出晚上的几个小时拼命学习,不如换每天清醒的头脑,事半功倍。于我而言,考试前的抱佛脚式复习甚至还比不上一场激烈的乒乓球或者一次散步,用功在平时,调整好状态远比抢时间有用。这些看似无用之举却是成就我的有用之功。
六年时光,遗憾肯定也是有的。那些没有认真聆听的课程,取巧蒙混过关的小测,到最后也未能认真改完的作文……作家张爱玲曾说:“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在附中的遗憾也恰恰是我路上的风景,是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在附中的六年,我有幸遇得良师,结交益友,欣赏了校园的诗意之美,做得最好的自己。实乃三生有幸,得遇附中。
希望你也能在附中,有良师益友为伴,有明月清风相随,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