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女性题材的回归是一个自然规律
2022/11/1 来源:不详我们走进酒店会议室的时候,陶虹刚刚结束上一家媒体的采访。她穿着一条鹅黄色的连衣裙,戴着成套的宝蓝色珠宝。见我们进来,便笑着朝我们打招呼。下午三四点的室内略显昏暗,我们辗转着不同的角度寻找最好的光线,她款款走过来调整了自己的位置,“就这样吧,你们也方便。”于是从容地坐下,等待着第一个提问。理智、干脆、犀利,维持着她一贯给人的印象。
采写_本刊记者邱致理实习生冯一纯
视频制作_本刊记者钟俊豪
摄影_田阳
从获奖者到评选者“一个题材的大热是自然规律”
这次回到白玉兰,陶虹已经完成了一个身份上的转换。从获奖者到评选者,一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年播出的《小欢喜》中宋倩一角引发了超高的讨论度,不仅剧集爆红,也让陶虹一举拿下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奖。随后,她没有趁着热度进入下一个剧组,而是继续做制片人、监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低调的幕后工作。年,陶虹担任出品人的国漫《风语咒》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这也是对她第三重身份的有力肯定。陶虹最近几年不算高产,综艺也很少上。看她接的本子,就知道她有自己的标准和判断。相比于合作班底,她更在意的是剧本好不好,故事吸不吸引人。这也让她的演艺生涯一直充满着亮色,首部主演的电影《黑眼睛》就获第18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随后的《空镜子》《春草》《红色》等更是奖项与收视齐飞,让她成为国内首位获得影视界六个奖项大满贯的女演员。在挑选剧本上,陶虹很有自己的原则,剧本和角色,哪一样她都不能丢掉,她不在乎演什么,但一定要有意义,“首先是整个故事好不好,然后这个角色在里面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它承担得好不好,或者它是不是真的有效。”面对自己喜欢的剧本时,她愿意抛开很多额外的考虑因素,哪怕是自己的身体可能无法应付的古装剧。
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部分,陶虹也直言不讳。几年前一档综艺节目上,短短十几分钟的短片《末代皇后》让大众发现了陶虹的导演才能,并热切地希望能看到她的导演作品,但她却迟迟没有迈出这一步。在生孩子之前,陶虹的确有过做导演的野心,但随着年岁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她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做导演非常累,事无巨细,不是说不能去做这件事,但这对于一个人的精力体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她直言,“不想给剧组的人添麻烦。”谈及自己擅长的工作,陶虹又显得从容不迫起来,比如电视剧类的评委。因为之前已经有过其他奖项的评审经验,这次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聊起评审的过程,陶虹甚至是有些兴奋的,她很乐于沉浸在观影的过程中,并为每一个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动容。但同时,她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评委所必备的专业性,公平公正地按照奖项评选标准进行评判是第一要务。针对观众的部分质疑,陶虹耐心地解释道:“不同的奖项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只是按照白玉兰的标准进行。”近两年的电视剧市场中,女性题材显得格外突出,本届白玉兰的最佳女主角也最终花落大热剧《三十而已》的主演童瑶。面对大家口中的“女性主义热潮”,陶虹却显得格外冷静。从影视剧市场的角度出发,陶虹认为相似题材电视剧的井喷式出现只能说明是一种自然规律,“市场缺一种题材电视剧的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喊,等到一定程度变多了就又会出来喊别的,我并不觉得是宽容度来造成的影响,我觉得它其实是真正的市场需求问题。”虽然听上去有些残酷,但纵观电视剧市场题材走向,这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陶虹也同时对当前电视剧市场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表示了肯定,“现在我觉得大家已经开始各个方面都愿意发声来表达,这个表达其实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素材,它表达得越丰富,角度越多,可能被挖掘到的机会就越多。当有些人能够表达出来的时候,你看到了,它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文艺作品。”
不是宋倩式母亲“高考只是人生九九八十一难的其一而已”
除了演员的职业,陶虹的另一重身份——母亲,总是被她低调呵护在幕后。有自己塑造的经典母亲角色“宋倩”做参照,陶虹在说起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时却笑说“她没资格得到宋老师那样的待遇”。言语间能感觉到,陶虹和女儿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模式。生活中她希望让女儿自由健康地成长,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天赋,但这并不代表她对女儿没有要求。她不会像宋老师一样事无巨细地检查女儿的功课和作业,只是提醒她“完不成自己的任务会有人找你的麻烦”。培养女儿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陶虹最看重的。关于育儿的方法,陶虹也在一步步摸索,但她不太想去纠结对错,“谁说你必须有对和错两个标准,其实经常有更多的方式。这条路走不成,那条路行不行呢,有没有可能走那条路?”重要的不是哪种方式正确,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中问题的勇气。关于这两年热播的社会育儿题材电视剧,陶虹表示还没有机会和隔壁《小舍得》的佟大为(同为本届白玉兰评委)交流心得,但她认为这是在对我国整体教育体制的探讨,每一代人都是实验先锋,或许经历了几代人的变化能总结出一些经验,但归根结底,每一段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日后回忆的资本。采访当天恰逢高考日。陶虹吐槽自己的朋友高考都过去十几年了,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