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和一片山林

2022/8/13 来源:不详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什么是有信仰的人?什么是共产党员?什么是“初心不改、牢记使命”?在没遇见武善祥老人前,答案很模糊。

“年我退休后,就在河那坪种树了!”今年78岁的武善祥站在一块红土地上,右手指了指一片绿油油的桃林,眼神坚毅地向记者介绍着,眼前的这片挂果的桃林是他多年种树的结果。

“我已经在这里种了21年树!”正说着,一股清风吹来。细长的树叶摇晃着,像是在和老人招手。而老人的脸上洋溢的笑容,诠释了一个平凡的人在守护绿水青山中的英雄壮举。

退休老人武善祥的绿色梦就是再造一个“金山银山”。才让东珠摄

退休不退精神誓把荒山变“花果山”

武善祥老人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村民。他高中毕业后就在家里干农活并兼任了村里的会计。

当年清华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经过层层选拔,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有幸到水利系就读。年毕业后就分配到县水利局上班直至退休。

“从小我就喜欢高大的树,退休后,我就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梦想,那就是让村里一片叫‘河那坪’的荒坡绿树成荫!”他回忆道。

如今的河那坪上绿树成荫。才让东珠摄

在年之前,当地很多人都不相信河那坪那片荒坡会变绿。“这里多半是红壤土,土质酸性太强,活一棵太难了!当时有别人说闲话的,我和老伴不管那些。”武善祥老人还记得,自己刚回来的时候,有人说自己异想天开,不长草的红土里咋能种出树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于他人的不理解,武善祥信念如初,坚持平地造林。

如今,人们惊奇地发现,河那坪真的绿了。“有一批树连续死了三年。一遍遍补种,从别的地方拉土填埋改善土质,今年终于活了30%,还要及时浇水才有希望。”武善祥抚摸着一棵桃树幼苗欣喜地说。

常年艰苦朴素就是为了多栽一棵树

武善祥老人的家是一处青海农村的传统庄廓。阳光透过院里一棵高大的核桃树投下一圈圈光影,玫瑰的花香迎面而来。为了幼时那个绿色的梦,他每个月仅有的多元退休金80%都花在了种树上。老房子的灰层已经起皮裂缝,一些早已过时的旧家具依然在使用,老两口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生活十分简朴。

老伴白玉兰,是武善祥的精神依靠。74岁的她早年肺部动过大手术尚未完全康复,还是不停地咳嗽。因为闻不得油烟味儿,她索性把小炉子支在院子做饭。每天早上六点,她做好可口的饭菜让老伴吃饱了再上山,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武善祥老人和老伴白玉兰、孙女在一起吃饭的时间总是那么温馨。-胡芝蓉-摄

为了节省家用,紧凑的小院里白玉兰操持的辣椒、西红柿、南瓜、蒜苗和大豆长势旺盛,这样老两口就能省下几个月的菜钱买树苗了。“21年啊,将近有80多万元花在了种树上,但我们觉着值得。”老两口眼神坚毅地说。

再苦再难也坚持荒山变绿景如画

早期的河那坪没有引流水渠,缺水也是必须面对的事情。“太阳太大了,常常是头一天浇过的树坑,第二天就干得裂开了。”

烈日下,武善祥老人查看桃树幼苗的成活情况。胡芝蓉--摄

武善祥就徒步从山下的河里往山上挑水。就这样,挖一个坑,栽一棵桃树,一棵桃树苗浇两桶水,每桶水30斤,全是用肩挑手拎。

河那坪离家有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为了节约时间,老人中午就拿块干馍馍垫吧垫吧。21年埋身河那坪的红土地里,那抹绿是老人的欣慰。现如今,河那坪通电了,晚上不再点蜡烛;山路修好了,到桃林不用再走一脚泥了。

21年埋身河那坪的红土地里,那抹绿是武善祥老人最大的欣慰。才让东珠摄

眼看着桃木成林,眼看着绿树成荫。年,省级财政配套投资20万元的下川口村休闲农业示范点惠民项目落地了,这让武善祥老人顿感欣慰。有了资金的支持,多亩的荒山坡上拱棚搭起来了,自筹的农家餐厅也盖起来了……据武善祥介绍,他只想在有生之年多造些林,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把这片荒滩开发好。八月份桃子就熟了,他准备搞个‘蟠桃会’宴请亲友,分享喜悦。

什么是英雄?面对人们的不理解,坦荡的做好自己。就像武善祥老人,绿化家乡,再造一个“金山银山”!

作者:胡芝蓉才让东珠来源:青海羚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