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台词开骂的王劲松还说演员不该只关心台词
2024/11/28 来源:不详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裘晟佳发自上海图片由电视节官方提供
6月13日下午,白玉兰电视剧大师班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
《红高粱》《因法之名》编剧赵冬苓,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会员、《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演员王劲松等作为主讲人,分享了自身对当下电视剧创作发展趋势的观察。
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编剧赵冬苓认为,在现今倡导现实题材的趋势下,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仅要有态度,还要有方法。
编剧赵冬苓谈到创作《因法之名》的初衷,是因为对自己的定位是希望自己是一个作家,希望对社会进步哪怕有微小的作用,希望它能留得久一点。
而谈到方法时,赵冬苓提到,作为一名编剧,处理题材的时候要始终考虑将来的一些问题。
故事层面的处理要符合创作规律,也要从最严肃、最值得考虑的角度去提出问题。“我会选择用一种客观冷静地笔法写出来。这看似是技巧,但是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
归结起来谈到对编剧这个行业的感受,赵冬苓表示,你要秉持自己的价值观,你的审美,客观严肃地对待这个行业对待手头这门手艺,这个时代就可能对你来说是最好时代。编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是这行最大的魅力。
在《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看来,成熟和专业化的一大标志是,影视作品严格遵循类型化创作风格,即作品的类型化,能满足观众接受作品之前的心理预期。
傅东育表示,创作方法的第一原则和标准就是首先设定好类型是什么,然后努力往这个方向上靠。目前中国影视工业离专业性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创新之前需要先打好基础。导演要把自己放在匠人位置,拥有开拓性思维,将题材拍摄成类型化的作品。
“拿到任何一个剧本,第一个问题,它的对标是什么,类型是什么?做了这一步,已经往成功跨进了第一步。”傅东育说。
同时,在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也要遵循工业化流程。傅东育表示,导演要了解拍摄过程中的细节,鼓励工作人员指出错误,并给到演员表演的方法,尽快赢得对方的信任。最后形成良好的现场演员的工作氛围。
曾演绎过多种类型角色的演员王劲松结合自己32年的表演经验,分享了作为演员如何体现专业主义,从细节着手,贴近现实的心得。
王劲松坦言比较偏爱现实题材,正是因为无论是当下的真实事件改编还是来自历史故事,都能找到孕育这些角色的土壤和文化。
事实上,演员这一角色是完成角色和剧本的对话、剧作和观众的对话的载体。因而角色的一切都与演员自身有关,即便有各种部门来辅助演员表演,演员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能有依赖性。
同时,王劲松还认为,演员不应该只关心台词,还要关心的是台词之外的潜台词。
“是你的衣服和每一粒钮扣,是你的对手,是你在现场的每一个调度,是你的眼神经过的地方有没有虚焦,有没有空白点。这是我们的